聚焦新课标,落实新教材——历史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通讯稿

时间:2020年9月16日

地点:教室及高一年段会议室

参加人员:教研员杨丽君、历史组全体成员。

总体安排:

午别节次

上课教师

课题

地点

上午第3节

廖晓东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高一(3)班

下午第2节

金妮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一(7)班

下午第3节

陈小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高一(8)班

下午第4节

教研员及全体历史教师

大组活动

高一年段

会议室

 

一、活动背景

2020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到来,历史学科面临着全新的形势。秋季开学以来,新教材在浙江省投入使用。历史教材为教育部统编版本,包括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及三本选择性必修教材。新教材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完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无论在编写体例还是编写理念上均与老教材有较大变动。

在考试层面,浙江省在此次课改中取消了考试大纲,且学考采取定时定科形式,历史学科为高一下学期参与学考的四门学科之一。总之,新教材的推进存在内容多、时间紧、重点难把握等系列困难,对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深入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理念,进一步规范新教材的使用,历史大组开展了新教材专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使用新教材的高一为主要调研年段,重点研究讨论如何扎根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直面新教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活动概况

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本组事先确定三堂公开课,由高一历史备课组接手开课任务。

当日上午第三节课是由廖晓东老师带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本堂课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北民南迁,促民族交融”、“江南开发,促经济发展”“孝文改革,促北方统一南方”和重要概念“民族交融”五个部分组成,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同时,课堂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如通过阅读教材、地图,整合信息,用图示法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并总结此时期的时代特征;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当时南方得到开发、民族交融的原因和影响等。总之,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抓手,整体性强,主线突出,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下午第二节课是由金妮老师带来的《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本堂课导入简洁,快速提出重点。经过对课标内容的分析,课堂将重心落在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上。首先,从汉武帝即位前的背景说起,即西汉建立到“文景之治”,得出汉初的统治为汉武帝时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埋下了系列隐患。而后进入课堂的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教师将措施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四个方面,通过学生自主整理加教师讲解的方式完成措施梳理,最后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下午第三节课由陈小菁老师带来,课题同样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标的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抓住了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三个关键点,并以此展开课堂教学。课堂分为“崩溃”之一面——大动乱、“崩溃”之一面——大迁徙、“扩大”之一面——江南开发、“扩大”之一面——民族交融四个部分,多侧面展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点。课堂小结利用示意图的形式,形象清晰地概括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下午第四节为历史组大组会议,即集中研讨环节,由瑞安市教研员杨丽君老师主导会议。此前,高一备课曾就新教材教学的困惑点和解决办法及新教材新课程三年实施规划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思考。杨老师以这份新教材新课程实施方案调研表为依据,以当天的公开课为具体实例,结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尝试对这些疑问进行了解答。在评课过程中,杨老师同历史组分享了她的主要观点,即在新教材的推进过程中,应尝试抛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学会以课标为标准进行取舍,选择重点,实现真正的“通”。针对新教材容量大的问题,杨老师也提供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利用学案和练习进行补充、用好板书、教学资源能用课本的材料就先用好课本材料等。

最后,杨老师对高一组提出了三点总体建议:①利用更多时间进行课标的精准解读;②练习与作业的研究需要前置,以实现教学评一致;③加强学法指导。


 
 
 

三、活动意义

此次研讨是新教材推进以来历史大组的首次活动,解决了新教材教学中的部分困惑点,但仍有许多问题待于今后继续研讨和完善。虽然此前高一段的教师均已开展过新教材培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摸索中慢慢解决。

今后,高一备课组将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推动新教材教学,促进新课标落地。高二、高三备课组也将尽早投入到新教材研究中,为日后接手新教材做准备。

 

(来源:瑞安十中教科室  撰稿人:金妮  审核:廖晓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